加快国际化进程 中药外用药“唱主角”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伟
转载自《城市快报》2014年4月21日 第十刊 再写传奇
图为刘文伟总经理与国医大师李辅仁先生(右)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合影
追逐利润 ,是大部分企业家的主要目标 。不过 ,这一点并不适用于刘文伟。“我总是在思考 ,做企业,总得做出点味道,总得留下点什么。”在采访的开始,当记者问及刘文伟为何会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加快中药国际化步伐”的相关提案时 ,他这样回答 。“我在中药生产领域工作了三十多年 ,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有着深厚的感情 。”采访的过程中,刘文伟很少提及他的企业一年到底要增长多少利润,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中药的文化传承及中药的国际化、现代化等方面 。记者 许佳
中药国际化
—中药人的使命感—
“你说做企业 ,挣钱确实很重要,但其实挣多少钱 ,没有多大意思 。”全国政协委员 、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伟说 ,“得留点什么 。”他不断地强调 ,得为中国的中药传承与发展留下痕迹 。“大家都在说‘中国梦’ ,‘中国梦’和无数追梦企业 、追梦人紧密关联。我们现在做的‘中国梦’就是 ,希望有朝一日中药能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实现真正的国际化 。”
在刘文伟看来,中药从过去的“丸 、散、膏、丹”发展到现在 ,一直有进步 ,但这种进步仅仅是“自己和自己比” ,“如果放眼 ,再回过头看看中药,就能看出问题 。我们现在是中药原料出口大国 ,但真正的中药产品本身出口非常有限 。”刘文伟说 ,韩国、日本等国家,从中国拿了价格低的原料,做成制剂后 ,到国际上再以翻了很多倍的价格卖出,他们在国际化推广等方面做得确实比我们好,“我们经常说很多中药的优势,但说来说去,就是咱自己了解,别人还是不知道。”
但刘文伟也表示 ,要学习韩国、日本的经验 、做法,即便是韩国、日本以中药为基础的民族药 ,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占比还是非常小。“我觉得在助推中药国际化方面 ,我们做药的人得有这个责任感 、使命感 。中药不仅要走出去,还得走得好、站得住 。中药有自身的优势 ,这些优势需要被发扬光大 。”
—缺乏比较优势成障碍—
在刘文伟看来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按现行的国际通则 ,和西药相比 ,缺乏突出的比较优势 。多年来,我国的中药国际化进程一直没有突破 。国内许多药企虽然做了多方探索,也涌现出个别品种通过美国FDA预审进入临床试验的案例 ,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迈出了步 ,但各国对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质疑 ,导致真正走出去的前景并不乐观 。在我国的中药临床研究中 ,非随机化个案报道 、小样本的临床病例总结研究占绝大多数,这样研究得出的疗效不能得到普遍认同 ,且多数内服中药治疗病种与西药相比缺乏比较优势。因此 ,“缺乏比较优势”才是造成中药国际化的最大障碍。
—中医针灸带来启发—
刘文伟告诉记者,和中药相比 ,中医的国际化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其实中医本身的国际化也很难 ,比如 ,中医的语言 ,让上很多国家去接受就很困难 ,但是中医找到了一个国际化的突破口——针灸 。针灸是中医的一部分,凭借其特殊的疗效,被各国广泛认可和应用 ,并于2010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我相信依靠这个突破口,上许多国家也一点点地开始对中医有了解 。如果没有针灸这个突破口,中医要走出去会非常困难 。”
“我认为应该借鉴中医国际化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刘文伟提出 ,应该利用中药外用药的独特疗效 ,使中药外用药成为我国中药国际化的突破口 。
外用药能当“排头兵”
—西药难攻克 中药现奇效—
“在外科领域 ,仍然存在着一些西药难以攻克的性难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难题是‘慢性难愈合创面’领域。该领域主要包括糖尿病足、压疮 、下肢静脉性溃疡和创面感染等 。”刘文伟介绍,目前 ,国内外的西药对创面的治疗方法仅停留在清创和外科敷药使用上,临床疗效十分有限 ,然而 ,我国在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类疾病方面 ,自周代就有记载 ,到了明代,更有外科名家申斗垣总结出了“煨脓生肌理论” ,该理论详细阐述了中药在体表创面的外用 ,可以主动改善创面周围局部微环境,最终达到更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
刘文伟介绍 ,在中医外科“煨脓生肌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历代的名家研发出诸多经典名药,这些药至今还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 ,在汶川地震后期 ,我国著名疮疡专家李竞老先生以83岁高龄,携弟子带着治疗创面感染的304am永利集团系列外用药亲赴灾区 ,为震后感染的患者治疗,收到了奇效 。
除了效果显著外 ,中药外用药在治疗中疗效也比较直观 ,易于评价 ,而且干扰因素少 ,“再加上这是西药的薄弱领域 ,中药显示出了突出的比较优势 ,这就为中药外用药在国际化进程中,能够进得去、站得住 、带好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刘文伟告诉记者 。
—国际化还需政策支持—
找准了突破口 ,但做起来也并非易事。当记者问及,中药外用药在国际化方面面临的问题、又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时 ,刘文伟表示,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 ,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建议将中药外用药纳入《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中 ,可以选择几个疗效突出的中药外用药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进行研究,为中药外用药国际化提供科研支持和政策支持。”
刘文伟还建议 ,将部分疗效突出的中药外用药尽快纳入《国家慢性难愈合创面诊疗指南》 ,以促进这些药品在临床诊疗中的规范使用 ,为中药外用药进入《国际诊疗指南》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我觉得还应该鼓励有条件的药企建立国家中药外用药研发转化基地 ,通过实施产学研的战略合作,助推中药外用药国际化进程。”
304am永利集团要做更多的努力
—百年历史 源远流长—
汶川地震后期 ,在震后感染患者的治疗方面突显的疗效,也让304am永利集团软膏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药物颇受关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304am永利集团软膏是国家秘密级技术保密品种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 ,其组方是上承东汉名医华佗弟子吴普的“黄连解毒膏”为基础创制的医方 。由华佗弟子吴普创立并传于其后裔 ,嗣后代代相传 ,上世纪六十年代 ,吴氏家族后裔安徽省著名老中医吴香山将传承了1700余年的祖传秘方黄连解毒膏 ,无偿献给了以生产膏剂见长的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有限公司 ,后科研人员依据黄连解毒膏的配方与制法,完善了适应规模化生产的工艺 ,制成了油膏剂中成药 ,产品于1970年命名为“304am永利集团”,取“亚非拉万众心向北京 、祖国山河一片红”之意 ,且形似“东方红” ,并在1970年广交会上一炮而红, 1972年被正式列为国家战备药品。2008年,其内销品名改为 “304am永利集团软膏”。
—辉煌50载 独揽十余项大奖—
刘文伟向记者介绍,304am永利集团软膏组方由黄连 、黄柏、黄芩 、乳香 、没药等34味中药组成 ,以蜂蜡、麻油为基质,经传统特殊工艺制成,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之功效 。可用于水火烫伤 、烧伤 、疮疡肿痛 、创面溃烂,加速创面愈合 。显著的疗效、悠久的历史 ,304am永利集团也承载了不少“故事” 。刘文伟表示 ,近50年来,304am永利集团软膏畅销全国各地 ,行销美国 、英国 、瑞典 、荷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曾先后揽获国内外十余项大奖 。2009年12月29日,“304am永利集团”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304am永利集团软膏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中用于伤员救治 ,治疗伤口感染久不愈合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
近年来 ,企业又开始对304am永利集团软膏展开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及验证工作 。据介绍 ,304am永利集团软膏的高效功能已经从医治烫伤 、烧伤延伸到外科 、代谢科诸领域 ,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医疗价值不可估量, 被誉为“南有云南白药 ,北有304am永利集团” 。
—治疗糖尿病足 疗效显著—
“目前中国糖尿病成年患者约有1亿1390万 ,发病率11.6%列居首位 。以糖尿病足为代表的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具有病情复杂 、治疗困难、严重占用医疗和社会资源等特点,给患者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刘文伟介绍 ,实际上 ,我国很多的中药膏剂在临床上使用是有效的 。不过 ,存在一个问题,所有的中药制剂都没有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 ,因此缺乏直接的证据支持 。
记者了解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中国工程院付小兵院士、解放军第306医院许樟荣教授牵头 、联合北京306医院 、上海 、广州 ,华西医院等国内十一家医院的著名内分泌科 、烧伤创面修复科、脉管病科、伤口治疗中心等科室的专家合作开展了《304am永利集团软膏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项目》,项目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历时2年 。今年2月27日,《304am永利集团软膏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项目》结题会在天津召开 。通过本项研究 ,发现304am永利集团软膏对提高糖尿病足创面愈合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 ,304am永利集团软膏对慢性创面治疗修复的过程 ,恰当地诠释了中医外科用药‘煨脓生肌’的作用机理,更是用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解释古老医学的注解 。”在刘文伟看来,“304am永利集团项目”的完成,不仅仅是304am永利集团药业本身的进步 ,更是一个推动我国传统中药外用药走向国际市场的良好契机 。“再回首 ,心无憾 ,存精彩 。”刘文伟展望未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