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与国公酒的不解之缘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博物馆参观随想
转载自《城市快报》2012年6月4日 第十刊 杏林古韵 作者 :易正廉 摄影:杜建雄
乐家老铺药酒博物馆中乐家老铺情景再现 摄影/杜建雄
“五一”刚过 ,我很幸运有机会随企业团队到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参观 、学习 。
刚一走进304am永利集团的大院我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很久很久以前跟什么人来过似的?但一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个人到底是谁。当304am永利集团的接待人员引领我们参观团队走进“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博物馆”时,一股清新而浓烈的药酒香气扑面而来 ,令人神清气爽 ,耳聪目明 。放眼看去 ,那些精美的艺术作品、那些展现乐家老铺传统药酒制作工艺的塑像 、那些有些泛黄的木刻版古老历史医药学书籍……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奥妙而深邃的祖国传统中医药历史文化的浩瀚海洋中 。
“噢——” ,我忽然间想起来了 !似乎在我还是孩童的时候,我跟爷爷来过这儿。
那时我还很小 ,可能也就四五岁吧!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每年的秋天,爷爷老是带着我来这儿捉蛐蛐 、逮蚂蚱 、戳蛤蟆。那时的厂院没有现在这么漂亮,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楼房 。我隐约记得当时院儿里只有几排小平房和现在作为“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博物馆”的药酒生产车间。
在我的记忆中 ,爷爷在世时一直与达仁堂制药厂药酒车间的一位老药工保持着非同一般的挚友关系。这位老药工先于我爷爷过世,他究竟叫什么名字由于时间太久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他长得不太高,也不太魁梧 ,而且说话是外地口音 ,爷爷总是让我向他鞠躬问好。爷爷每次到这儿来,临近回家时这位老药工都会交给爷爷一坛什么东西 ,看上去好像沉沉的 。爷爷每次都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东西带回家,然后,往里面倒进一些“直沽高粱酒” ,最后 ,用棉木塞封严。放置一定时间后 ,爷爷才启开木塞 ,开始细细地品味这坛“无名老酒”。
原来老药工给爷爷的并非什么贵重药品 ,而是积攒下来的国公酒“酒泥”(静置后的沉淀物) 。爷爷将这些东西废物利用 ,制作出了“自己的国公酒”。而且是喝得津津乐道。记得爷爷闲暇的时候总是给我讲起达仁堂的老药工们是怎么怎么制作药酒的 ,他们制作的药酒是怎么怎么的好 ,他们的师兄程少奎是怎么怎么的有本事,一个月能挣多少多少钱 。他希望我长大了也能像程老先生一样,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高级药酒工程师。
我还记得那时爷爷经常闹腰腿疼,怀里总是揣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酒瓶。我问他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我能不能也来一点尝尝 。爷爷说,这里面装的是“史国公药酒”(实际是酒泥做的国公酒) 。专治风湿、类风湿引起的腰腿疼病 ,小孩儿可不能喝!
有一次我趁着爷爷睡着了,就偷偷地拿起爷爷的小酒瓶 ,尝了一点儿 。“哇——”浓烈的药酒味儿把我给呛哭了。这时,奶奶跑过来,爷爷也醒了 。奶奶一个劲儿地埋怨爷爷 ,为什么不看好自己的东西 。爷爷一面把我搂进怀里 ,一面跟我说:“不是跟你说了 ,这东西小孩儿不能喝吗 ?”我一边擦着眼泪 ,一边问爷爷 :“你不是说这国公酒好吗 ?好 ,我为什么不能喝 ?”爷爷回答说 ,“这国公酒是用来治病强身的,你一个小孩子家,又没有风湿病 ,所以不能喝!”
打那儿以后 ,我就再也没喝过国公酒。可是 ,爷爷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喝它自己制作的“国公酒” 。据爷爷讲:国公酒含有30多味正宗地道中药材,而且制作工艺有乐家老铺的独到之处 。仅其中的厚朴 、天南星 、补骨脂 、白术 、苍术 、枳壳、青皮等中药材的炮制就十分复杂,需要好几天 ,甚至是十好几天的时间 。而且煮酒 、浸提 、静置、过滤每道工序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一批国公酒的制作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所以,乐家老铺的国公酒不仅色泽鲜艳 ,清澈透明 。而且,口感浓香、醇厚 ,不杀口 、不刺喉 。爷爷说国公酒酒泥泡酒与国公酒具有差不多的功效,而且还不用花钱。
后来,由于达仁堂乐家老铺采用了更先进的药酒制作工艺,酒泥越来越少 。爷爷的这位挚友和我的父辈们,也只能直接买来国公酒送给爷爷喝。爷爷的风湿骨痛病在长期饮用国公酒之后 ,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或许这就是爷爷对他爱不释手 ,终身陪伴的主要原因吧 !
今天 ,通过对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博物馆的参观 ,加上药酒工坊讲解员的精细介绍 ,使我更加明白了爷爷为什么对国公酒情有独钟 。或许正是乐家老铺国公酒的治疗与调养功效使得爷爷能够将自己的生命延续到八十余载 。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博物馆展出的不仅仅是药酒历史 ,药酒文化 ,他展出的更是一部我们伟大祖国传统医药学的发展史 。
作者 易正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