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之三
展馆内外多高士 杏林古韵久传承
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作者:记者 李宁
转载自 2012-03-25 《城市快报》第10版 杏林古韵
乐家老铺药酒博物馆(即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二楼展厅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酒 ,所以治病也 。”其实 ,只是药酒的历史 ,就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大禹时代 。据说,仪狄和杜康在酒中加入中药 ,发明了药酒 ,此后药酒绵延数千年 ,在《汉书·食货志》中被誉为“百药之长” 。
然而,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并不满足于对单纯的药酒文化的挖掘。
拾阶而上,到达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的二楼,俯瞰之下 ,一楼的雕塑尽收眼底 ,演绎着几百年前的传奇 ,沧桑感扑面而来 。墙壁上 ,国际民间艺术大师赵宝国创作的长达25米的烙画《华夏医药之尊》,再现了历代医药名家的风韵神采。而药酒 ,无疑是中医药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记者 李宁
【馆藏文物多 古香古韵浓】
药酒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挖掘中医药文化 ,能够加深并扩展对药酒文化的认识。正是怀着这样的认识 ,乐家老铺药酒沽上工坊致力于找寻和中医药相关的展品,丰富馆内藏品 ,追寻更为深远的中医药文化 。
最终 ,他们的追求和执著赢得了天津古医书藏书家陈景林先生的敬重和支持。
陈景林收藏中医药文献、文物已经40多年 ,仅古书收藏量就达3000多册 。国内古籍收藏大家韦力曾这样评价他:“天津古医书藏书家——陈景林先生 ,他把注意力集中到跟自己工作有关的古医书领域。”
此前,陈景林曾在天津博物馆举办过“津门医粹古籍文献文物展”,以便普通市民也能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得知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的建馆初衷后,受天津达仁堂304am永利集团药业诚邀 ,陈景林老师提供了一批藏品 ,供药酒工坊展览 。
在如今的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内,沿着展览馆的楼梯到达二楼,首先看到的就是包括古籍文献、晚清时期的中医药处方 、民国药商执业注册许可证、仿单 、价目表等中医药典籍、文献和资料,其中明嘉靖刻本《摄生众妙方》 、明万历刻本《外科精要》《梦溪笔谈》《医方考》 、清康熙本立堂刻本《本草纲目》等,均极为珍贵 。文献之外,二楼还陈列着药罐、乳钵、药戥 、药匙、药杵、串铃、药瓶、药鼓 、温酒壶等器物。
据工作人员介绍,陈老师经常到馆内看看,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并且一直帮助他们进一步丰富馆内藏品 。
兴隆的场景。于是,在那个特殊的时刻,昨天 、今天、明天在馆内交融 。这里 ,那时 ,有药酒的历史与传承 ,更有着中医药文化灿烂美好的明天。